• 2016-05-04 19:19:10
  • 阅读(446)
  • 评论(3)
  • 新华社沈阳5月4日电题:暴风骤雨中,如何让城市更坚强——直击沈阳迎战极端恶劣天气

    新华社记者石庆伟、李铮、汪伟

    3日早上,沈阳市民小张刚出屋,就被扑面而来的大风打了个趔趄,如注大雨也劈头砸下。大风橙色预警、暴雨蓝色预警……这一天,恶劣气候预警接连发出,考验着这座近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安全。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有序应对,全力迎战这次全域性突发灾害天气。

    一天吹坏3把雨伞,2公里路走了80分钟

    “几百辆汽车排成蜗牛队,看不见头和尾。”3日17时20分许,记者驾车在沈阳浑南区沈丹高速路口处,被卡在长长的车队中蠕动前行。入城立交转盘下积水深达1米,交警顶风冒雨在现场疏导车流。短短2公里路程,记者开车一步一挪走了80多分钟。

    受黄淮气旋爆发影响,沈阳3日经历一次狂风暴雨恶劣天气,市区降水71.1毫米,达暴雨级别,局地创单日最大降水记录;西北风7级,阵风达8—9级。“分分钟要起飞的感觉,一天里已吹坏3把雨伞。”市民小马说,一些树木倒伏、蔬菜大棚被吹垮、个别车辆被倒树砸中。

    暴风雨让晚高峰雪上加霜。城内一些路段因积水较深无法通行,有的车辆被困水中。记者目睹1辆小轿车“漂”在一处积水里,水没过了车窗。

    进出港的火车、航班也受到影响,秦沈、沈丹、沈山、沈大等线路的部分列车运行晚点。进港航班22个备降其他机场、2个返航,出港航班超过20架次延误。

    供电设施受损、跳闸。沈阳电网220千伏微型磁力泵线路跳闸4条,66千伏线路跳闸5条,10千伏线路跳闸29条40次。

    “暴风雨中,这点难算什么”

    3日下午,沈阳市相关部门各项应急全面展开,力保全市生产生活正常有序。

    暴风雨中,交通疏导有序展开。城南一处大型立交桥下,沈阳市交警支队的民警们浑身淋透,在狂风中站了三四个小时,指挥南北向行驶车辆避险分流两侧辅路。沈阳公安交警启动恶劣天气应急预案,全员上路开展交通疏导,各级领导深入一线,分兵把口,市区两级调度室24小时值守,利用视频实时监控和处置交通受阻情况。

    暴风雨中,电力抢修争分夺秒。3日20时许,记者在沈阳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看到,值班人员坐席增加了一倍,电话铃声响个不停,一条条维修指令迅速发出。国网沈阳供电公司当天出动27支应急队伍、837名人员、158辆车投入抢险。一居民21时报修,不到半小时,就看见闪着黄灯的电力抢险车开到小区门口。至4日8时42分,沈阳电网解除防汛蓝色预警,受损线路基本恢复正常。

    暴风雨中,各类抢险、环卫人员连续奋战20余小时。各级防汛部门共出动6000余人、设备300余台(辆)投入救援抢险;城建油桶泵绿化部门加大泵站抽水力量,排除积水,出动1600余人上街,扶正600余棵倒伏的树木;社区干部组织部分群众离开险房,排查险情。

    据介绍,交通部门当天投入300辆备用公交车上线增援,公路客运也保持正常。

    以人为本,建设安全城市

    一场持续的暴雨,给城市带来了严峻考验,同时也让沈阳市的干部群众深切体会到,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新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安全建设和应急指挥机制,全面提高城市抗风险能力。

    随着城区人流、物流和居住密度不断扩容,地下管网必须同步扩容。“低洼路段排水不畅,严重威胁雨天交通!”一位城建干部告诉记者,“重地上形象、轻地下功能的城建病需进一步治疗。”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沈阳主干道青年大街南端的奥体立交下切地面过深,积水深度超过1米,掐住了进出城大动脉的咽喉,导致交通受阻。

    “以人为本,首先要让群众衣食住行更方便。”城建专家指出,在破解现代城市病中,沈阳推进城市公交先行战略,同时在城建中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新理念,采取“渗、排、蓄”等综合措施多建“海绵路”,变快速汇水为就地吸水,实现排水设施雨污分流。两年后力争将区域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提高到80%,全面提高城市防涝减灾能力。

    沈阳还全力探索建设智慧城市,加强城市交通、城管、环卫、防洪除涝以及水电气暖等基础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实时监控,全面提高应急指挥和资源配置效率。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

    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