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3月28日电 (记者 龙敏 张斌)自2020年5月全面展开以来,我国近500万普查作业人员齐心协力,尽力战胜新冠疫情等影响,活跃探索推动,全面完成了全国普查查询作业。国务院普查处主任、国家减灾委秘书长郑国光28日在福建SHIT币福州指出,要推动普查效果落地使用,为全面提高全社会抵挡自然灾祸归纳防备才能供给科学依据,更好地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继续健康发展。
当天,第一次全国自然灾祸归纳危险普查"媒体底层行"活动在福州市举办,20多家中心和当地媒体的40余名记者先后走进福州市应急指挥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等。
郑国光介绍,普查作业获取了近10亿条灾祸危险要素数据,构成了全国自然灾祸致灾因子、承灾体、前史灾祸、归纳减灾才能、要点危险等专题数据集;完成了评价与区划中心使命,根本构成了国家级、省级评价与区划效果,评价作业、普查作业取得了显着发展和成效,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认可。
"普查的意图在于效果的使用,普查的效益也体现在效果的使用。"郑国光表明,要继续策划和推动普查数据效果使用作业,彼此学习学习,深化发掘普查数据和评价与区划效果,加强普查数据效果同享共用,广泛搜集和推行普查效果使用事例,继续推动普查数据效果在自然灾祸监测预警与防治、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战略、严重工程建造、政府社会办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使用,充分发挥普查效果的使用效益。
国务院普查处副主任、应急办理部危险监测和归纳减灾司副司长袁艺说,将进一步完善国家自然灾祸归纳危险根底数据库,构成常态化的普查评价作业机制和技能保证才能,继续为防灾减灾供给技能支撑。
现在,我国各地正活跃使用普查效果转化使用。在福建,福州市气候局建造了"气候精灵"数字气候服务渠道,以暴雨灾祸为切入点展开气候危险预警使用;福建省地震局经过普查数据优化"地震社会服务与行为辅导技能体系";福建省海洋渔业局构建湾区防灾减灾归纳事务渠道,提高湾区危险防备、应急响应和经济服务水平;福建省水利厅将水旱灾祸危险普查效果归入"一河一网一渠道",做到全职业"一屏管水"、全社会"一屏看水"。
福州坐落闽江下流,夏秋季节多飓风,高强度降雨频发,多年均匀降水量为1360毫米;尤其是特别的地势地貌导致福州在汛期常呈现山洪入城、闽江涨潮顶托及地上雨水入河"三碰头"的现象,城市内涝现象比较严重,2016年就曾有过"一月三涝"。但近年来面临频频降水进程,福州没有发生严重汛情事端,城区也未呈现大面积内涝。福州市城市水系联排联调中心调度办主任胡铭介绍,得益于对普查成果的使用,进一步优化晋级水系科学调度体系,整合各类水患数据、影响因子,有用完成"事前预警预告、提早设防,事中辅佐决议计划、统一指挥,过后灾后评价、优化体系"的全进程管控方针。
胡铭介绍,在树立城市高精度地表竖向高程模型和地下排水管网三维的根底上,经过数字模仿手法建立四城区内涝模型,可模仿"十年一遇"至"百年一遇"降雨对市区的影响状况,有用辅佐防汛防涝指挥决议计划。汛时,水系科学调度体系可实时搜集城区雨量、路面积水和水位监测数据,剖析核算得出最优调度计划,指挥责任人进行应急抢险,并经过自动化操控渠道,归纳调度城区上千个库、湖、池、河、闸、站,使排水防涝应急处置功率提高了50%。(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