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免更新
1、美好。与"祸"相对。
又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通副,一套衣服。太平天国时期避幼主洪天贵福名讳加笔改字,恩宠之意
1月25日,"福和褔是同一个字吗"登上微博热搜,斩获3.3亿阅览量。
事实上,冲上热搜的"福""褔"两兄弟,尽管"长相"类似,其实是"远亲"。两者偏旁部首不一致,"福"字是示字旁,而"褔"字是衣字旁;在读音上,"福"字读fú,"褔"字念fù。
这不是言论第一次热议"福"、"褔"两字的混杂。2019年1月份,明星杨逾越就由于写错了"福"字而被网友发现。某节目中杨逾越为网友亲手写"福"字作礼物,着笔却将"福"字错写成"褔",发现过错自侃"这是痛经给我们一个过错的演示"。
至今,不少网友依旧利诱,过年时给千家万户"拜年"的,到底是"福"字,仍是"褔"字?
意为"以酒向上天祈福"
1月26日,记者查询《古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上面均没有"褔"字,只存在"福"字。在《古代汉语词典》中,"福"字解释为:"1、美好。与"祸"相对。又用作动词。1、赐福,保佑。2、祭过神的酒肉。"
而"褔"字只要在《康熙字典》中才有录入,《康熙字典》解释为:"【唐韵】【集韵】敷救切,覆去声。衣一褔。今文作副。"
记者多方查阅到:"福"字是常用字,古代书本中"福"字经常出现,能够追溯到甲骨文时期。
从河南殷圩出土的甲骨文(图A)来看,"福"是双手虔诚地捧着酒坛(酉)敬神(示)的形象,是用"手"、"酒、"示"三个部分组合成的会意字,原是以酒敬神,请求福备(万事顺利)的意思。
这个字开展到金文阶段,有种种不同的方式:图B的"福",捧酒坛的双手已简省掉了,酒坛姿态也变了;图C的酒坛子大大讹变,而且已放到"示"的右旁来了;图D在"酉"、"示"的上头还加上房顶,表明在家里敬酒祈福;图E的讹变最大,"示"放到酒坛下面,两头平添了两个背对背的人(这背对背的人便是"北"字),作为"福"字表音的声符。
到了秦代的小篆阶段,背对背的二人省去了,酒坛子竟讹变为"畐",所以"福"便成为以"示"表意、以"畐"表音的形声字了。今后便以这一小篆的构形作为基文,开展成为图G的汉隶和图H的楷书,而"畐"也作为"富"、"副"、"幅"、"辐"等形声字的声旁,一向沿用到今日。
避开幼主洪天贵福名讳
而看起来与"福"有些类似的"褔"字,被录入在《康熙字典》中,到底是个什么字?本来,在太平天国时期,"褔"字是其时的避忌字。
由闻名太平天国史研究学家郭毅生、史式主编的《太平天国大辞典》中,曾任我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理事的吴良祚对"褔"字解释为:"‘褔’,‘福’字避幼主洪天贵福名讳加笔改字。"
1月28日,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研究院魏星专门查阅了相关材料,依据太平天国时期避忌文书的《钦定敬避字样》中记载,"福"代用衣旁,或用复、複、馥等字,或意近似者代以恩宠等好字义。"‘褔’字能够算是避忌字,有时候也不一定会用‘褔’字,依据《钦定敬避字样》能够用其他字替代。"
随后,记者联系上四川一位高校古代汉语教师,对方表明:"福、褔原本是两个字,福,美好;褔,通副,一套(衣服)。但在古代,古人书写礻、衤不分,木、扌不分是常事。严厉讲不是错,而是书写习气。古人写成褔,也不算错别字。褔的来历大致可不论,由于真实用它是十分稀有的。褔,90%都应是福的另一种写法。但在现代而言,现代人对文字标准观念比古人要强得多,放到了现代,把福写作成褔便是错别字。"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颜雪 成序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