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1-28 13:20:11
  • 阅读(2513)
  • 评论(2)
  • 中新网北京1月28日电 (记者 于立霄)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冰球竞赛场馆国家体育馆于1月28日完结初次制冰作业,现在已具有竞赛测验条件。

    据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城区场馆建造处处长黄晖介绍,改造工程于2018年12月开端,2020年12月竣工,历时24个月。除对其主馆进行改造添加相关功用外,还在其北侧新建冰球练习馆,改建后场馆总面积约9.8万平方米,装备两块契合奥运赛事规范的冰球场所,冬奥会时一块用于正式竞赛,一块用于赛前练习热身。

    据冬奥组委国家体育馆工作团队冰球项目竞赛主任段菊芳介绍,国家体育馆选用环保型制冷剂于1月22日开端制冰,28日完结。在各方的合作下,经过5-7道施工工艺,历时6天,圆满完结2块冰面的作业。

    制冰专家在国家体育馆进行制冰。北京市重大办供图

    来自美国的主制冰师、制冰专家尼尔森·多恩·莫法特介绍,现在国家体育馆冰面状况及制冷机组工作杰出,冰面质量已到达冬奥会的规范和要求。

    为保证冰面质量,施工方对冰面下的混凝土结构层进行了"精心制作"。据中建二局三公司项目经理张树明介绍,首先要保证冰面下结构层平整度到达±5毫米以内,这关于内含混凝土垫层、防潮层、保温层、防水层、制冷管道层以及抗冻混凝土层等11层结构、挨近1800平米的结构层来说是一次非常大的检测。为保证差错在±5毫米之内,项目引入瑞士激光摊铺仪一起合作激光测距等监测设备,对冰面结构层实施逐层校验,随时纠正,为高质量冰面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据场馆业主单位国家体育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越介绍,此次场馆改造还提升了全体观赛环境,体育照明可谓"全线定制版",在不改动原有结构的状况下,经过电脑精准模仿,完成现场精准定位装置,无需进行二次调试,一次即可到达规划要求,使得场所灯火可以满意冬奥会竞赛要求。肉眼看去根本零光晕,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冰场围板的反光影也能得到淡化。

    为烘托现场气氛、让观众愈加明晰地看到赛场状况,国家体育馆在竞赛场馆中心添加了曲面斗屏,斗屏由四块4.5米高,8米宽的超大LED曲面屏组成,内部又专门镶嵌4块宽2.5米、高1.5米小屏,形成了全方位的明晰视角痛经,便利赛场裁判和运动员及时了解竞赛信息,极大地提升了观赛体会。

    改造后的国家体育馆既可满意赛时需求,也可转化为花滑、短道速滑等多项赛事场所。一起场馆具有冰场和夏日项目场所双向转化的才能。

    未来,国家体育馆除展开大众冰雪活动以外,场馆还将冰雪工业与文明、旅行、科技进行交融,建立愈加归纳、立体的工业链。(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28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