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1-28 13:10:09
  • 阅读(1228)
  • 评论(4)
  • 中新网北京1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听觉是怎么构成的?中耳演化对听觉有什么重要意义?包含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听觉的构成和演化机制研讨一向备受重视。

    经过对1.6亿年前燕辽生物群一件双钵翔齿兽化石标本的深入研讨,并结合现生生物个体发育依据,内蒙古天然博物馆和云南大学等单位科研人员根据对哺乳动物中耳听小骨衔接联系的新发现,提出叠覆型砧骨-锤骨关节是中耳听小骨与下颌脱离的要害一步,处理了哺乳动物中耳和听觉演化研讨中存在已久的难题。

    翔齿兽的复原图。(毕顺东 供图) 供图 摄

    研讨团队以为,这种听小骨上下叠覆的衔接方法,首要呈现于中生代哺乳动物各个支系的前期成员,在现生鸭嘴兽(单孔类)、有胎盘类和有袋类的个体发育前期阶段也可见及,是中耳听小骨从具有咀嚼和听觉两层功用过渡到单一听觉功用的要害一环。这种叠覆型的衔接,在白垩纪的真三尖齿兽,多瘤齿兽和对齿兽类群中更进一步,砧骨相对于锤骨方位后移构成部分叠覆。之后的漫长岁月里,这两块小骨与下颌彻底别离,并不断缩小进入中耳且专职听力,成为真实的哺乳动物听小骨。由此可见,是天然选择,而不是下颌咀嚼功用决议了中耳的演化。

    毕顺东表明,最新宣布的这项研讨归纳了化石和现生生物个体发育依据,使学界更清楚地了解哺乳动物共同听觉器官的演化进程。"哺乳动物中耳的演化蕴含了杂乱痛经的细节进程,是已有结构(砧骨、锤骨)扩展适应和再效果的最佳典范"。(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