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1-28 12:00:07
  • 阅读(8130)
  • 评论(12)
  • 中新网北京1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4亿年前的"鸭嘴兽古鱼",与包含人类在内的现代有颌类动物有联系吗?中外科学家最新一项协作研讨发现并提出有颌脊椎动物前期演化新结构,以为它们之间是生物进化史上较近的"亲属"。

    我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讨所(中科院古脊椎所)朱幼安、卢静、朱敏领导的由我国、澳大利亚、英国和瑞典等学者组成的世界协作研讨团队,经过对4亿年前的"鸭嘴兽古鱼"化石标本深入研讨并获得重要发展,其效果论文北京时刻28日在世界专业学术期刊《今世生物学》上宣布。

    "鸭嘴兽古鱼"(远景中心)和其他史前鱼类复原图(杨洪宇、郑秋旸绘)。画面上方的大白鲨和人类潜水员为现代有颌脊椎动物的代表。研讨团队 供图

    研讨发现现代有颌类远古"亲属"

    最新的世界协作研讨中,朱幼安等使用高精度CT扫描数据,对在澳大利亚发现的两件新的布林达贝拉鱼头部标本进行扫描和具体研讨后发现,正是在曩昔不可知的区域内,隐藏着十分重要的信息——布林达贝拉鱼内耳的上部(即半规管)和下部(即前庭,包含椭圆囊和球囊)边界清楚,前后半规管以兴旺的总脚和椭圆囊上腔相连,这与之前所知的其他盾皮鱼类内耳十分不同,而与现代有颌类类似。事实上,这一系列特征能够在包含人类在内的大部分现代有颌类中找到。

    内淋巴液是充盈在内耳膜走失中的液体。包含人类在内的陆地脊椎动物以及大部分硬骨鱼类都有关闭的内淋巴体系。与此不同,许多前期鱼类有敞开的内淋巴体系,内淋巴液与外界水体相通。大都盾皮鱼类和无颌的甲胄鱼类内耳均由一根简略的内淋巴管直通外界,而现代有颌类则发育有膨大的内淋巴囊。

    研讨发现,布林达贝拉鱼具有兴旺的内淋巴囊,该内淋巴囊向内经过一笔直小管与内耳前庭相连,向外又由穿透颅顶的内淋巴管与外界相通,这与现代有颌类,特别是与软骨鱼类形式根本共同,进一步支撑了布林达贝拉鱼与现代有颌类较近的联系。

    具体厘定有颌类特征矩阵提出新假说

    论文通讯作者卢静指出,对最前期有颌类演化联系的争辩由来已久。传统观念以为盾皮鱼类构成一个天然类群,近年来,许多学者以为盾皮鱼类仅仅许多最前期有颌类的调集,代表了从无颌的甲胄鱼演化到硬骨鱼软骨鱼之间一系列的中心状态。

    她说,协作团队除对布林达贝拉鱼内耳进行研讨外,还经过CT扫描数据从头修订布林达贝拉鱼颅顶甲骨片的型式,并以为一些曩昔归为布林达贝拉鱼自有的特化性状,如向前分隔痛经的嗅束等,实际上能够与现代有颌类比较。

    依据这些新参加的数据,协作团队具体厘定有颌类特征矩阵,对其进行的剖析成果发现,根据最精约假定的体系演化树与之前假说有较大差异。在新提出的假说中,盾皮鱼类的确不能构成一个单系或天然类群,不过,有颌类或许很早就分隔构成两个大的支系,其间一个单系类群包含现在所知的大部分盾皮鱼类,另一个支系包含现代有颌类和与它们联系较近但仍为盾皮鱼类形状的属种。

    新研讨指出布林达贝拉鱼坐落向现代有颌类演化的盾皮鱼的根部,而一些形状和生活方式挨近硬骨鱼类和软骨鱼类的盾皮鱼类,如闻名的泥盆纪超级掠食者邓氏鱼所属的节甲类,与现代有颌类的类似性主要是趋同演化而来,而不是由于它们具有较近的亲缘联系。

    卢静表明,布林达贝拉鱼的最新研讨展现出对曩昔经典标本的从头认识和对现有前期脊椎动物演化结构的冲击。近期,在我国发现了很多保存无缺的志留纪(距今约4.4亿至4.19亿年)有颌鱼类,它们现已十分挨近颌来源的时刻和体系演化节点,后续的深入研讨将供给全新材料,有望在颌的来源、有颌类前期演化结构等一系列严重科学问题上获得重要打破。(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7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