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1-28 11:30:14
  • 阅读(8982)
  • 评论(9)
  • 新华社昆明1月28日电(记者岳冉冉)我国古生物学家经过研讨1.6亿年前的化石,揭开了哺乳动物听觉器官的演化之谜,证明了与恐龙同年代的贼兽已具有哺乳动物中耳结构。该效果于北京时间28日在线宣布在了世界期刊《天然》上。

    论文痛经通讯作者、云南大学古生物研讨院教授毕顺东介绍,包括人类在内的现生哺乳动物的中耳包括三块听小骨——镫骨、砧骨和锤骨。它们是哺乳动物骨骼体系中最小的骨头,是听觉链上的重要结构,也是哺乳动物听到声响的要害。

    爬虫类的中耳虽只要一块镫骨,但它们头骨中的"方骨"和下颌中的"关节骨"构成的颌关节,具有咀嚼和听觉的两层功用。在爬虫类演化为哺乳动物的过程中,"方骨"和"关节骨"逐步演化成了砧骨和锤骨,与镫骨一同,构成了哺乳动物"三骨鼎峙"的听觉结构。但爬虫类的"方骨"和"关节骨"怎么演化成听小骨,一直是生物演化研讨难题。

    我国古生物学家经过研讨河北省出土的距今约1.6亿年的一件"双钵翔齿兽"化石,揭开了这一奥妙。

    "双钵翔齿兽是一种贼兽类动物,与恐龙生活在同一年代,很像今日的松鼠,它不仅有大尾巴,还有能够滑翔的双翼。"论文榜首作者、内蒙古天然博物馆馆长王军有说,这一标本的两边十分稀有地保存了完好的听小骨和关节结构,其间,砧骨仅长约1毫米。

    古生物学家在对这些纤细结构研讨后发现,双钵翔齿兽的听小骨已显着与下颌别离,归于典型的哺乳动物中耳。其间,砧骨、锤骨这两块听小骨,与现生鸭嘴兽类相同,是上下叠覆的联系。

    "正是这种上下叠覆型的衔接方法,答应砧骨、锤骨间能产生细小运动,从而为哺乳动物下颌的运动供给了空间。"毕顺东解说说,之后的漫长岁月里,这两块听小骨与下颌彻底别离,并不断缩小,进入到中耳,专职听力,真实演化为哺乳动物的听小骨。

    "听小骨总算从具有咀嚼和听觉两层功用,过渡到单一听觉功用。而强壮的听力,也为哺乳动物逃避天敌供给了预警维护。能够说,哺乳动物中耳的演化,彻底是天然选择的效果。"毕顺东说。

    《天然》杂志谈论该效果:"这是哺乳动物演化的经典神话。"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3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