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年代,流量为王,金融圈也不破例。
不过,流量吸睛的一起,作为出资者牢记不要跟风炒作,要做足"功课",量力而"投"。
"基金"二字近来一再登上微博热搜榜单。
到2020年四季度末,国内公募基金办理规划迫临20万亿痛经,比2019年末规划激增4万亿,增幅近27%。
一大批优异的明星基金司理也锋芒毕露。其间,易方达张坤现在在管基金规划到达1255.09亿元,是公募基金史上榜首位在管自动权益类基金超千亿元的基金司理。
因为张坤过往所管基金的优异成绩,乃至涌现出一批粉丝,还在交际渠道成立了"易方达张坤全球后援会",喊出"坤坤英勇飞,ikun永相随;坤坤不老,蓝筹到老"等应援标语。还有多位明星基金司理背面的出资者也开端"粉丝化"。
"基圈"文娱化给烦闷严厉的金融圈带来不少欢喜,但这一现象究竟是好是坏?
吸金:上一年公募基金狂赚近2万亿元
先来看看公募基金一年以来的亮眼数据:
到2020年四季度末,公募基金办理规划迫临20万亿,比2019年末规划激增4万亿,增幅近27%。公募基金年度基金盈余初次到达2万亿元,年度赢利数据也创前史新高,其间易方达以1608亿元成为赢利最高的公司。
选基金便是选人,那么怎么挑选基金司理呢?
王兆江主张:"对一般人而言,挑选基金司理最简略的方法便是看他的一切产品长时间成绩以及操控危险的才能,专业术语叫做回撤。但单看成绩,并不能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出资人有必要认清自己的危险承受才能。"
名望再大,长时间出资报答才是查验出资才能的仅有标准。比如一家企业或是一款产品,要持久赢得绝大多数人的认可,终究依托的是让人服气的质量。
最终附上网络撒播的《挑选基金司理的口诀》: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