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2-29 10:08:06
  • 阅读(13289)
  • 评论(14)
  • 郭三堆旧照。

    材料相片

    人物小传

    郭三堆,1950年出世,山西泽州人,研讨员、博士生导师,我国农科院生物技能研讨所分子育种中心原主任。他规划组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单价、双价、交融抗虫基因,并在世界上初次建立了适宜工业化使用的转基因三系杂交抗虫棉分子育种技能系统,引领我国棉花育种范畴不断打破;他被评为全国先进作业者,享用国务院特殊津贴。

    前段时刻,我国北方产棉区迎来了丰盈季,一朵朵皎白的棉铃结满枝头。"海南基地的棉花长势不错,过段时刻就要预备授粉、选种了。"组织完下个阶段的作业,郭三堆才安下心来。2017年,他带领团队研制的抗除草剂转基因棉花种类获国家发明专利,前不久正式获批进入出产实验阶段。

    古稀之年,郭三堆仍然忙得闲不下来。大部分时刻,他不是在棉田里繁忙,便是坐在实验台前。从事棉花分子育种三十余载,打破多项关键技能、规划组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抗虫基因的他,至今仍在孜孜不倦地破译棉花的基因暗码。

    "搞农业科研,便是要用实绩说话"

    2020年新年,郭三堆自始自终,在海南南繁育种基地里度过。一年四季,寒暑替换,他就像留鸟相同南来北往——

    上一年9月,赴新疆调查杂交棉长势;10月初,再接再励赶往海南耕种;今年新年,南繁的棉花进入盛花期,他人忙着春节,他忙着取样、判定;4、5月,又在河北辅导播下新一季种子……

    "搞农业的人哪有休息日?作物要成长,总不能叫它停下来等咱们呀。"郭三堆笑着说,从几十年前和农业结缘开端,这样的日子节奏就没变过。

    与农业基因研讨结缘,郭三堆有一段弯曲的阅历。1975年,从北大生物系结业后,他进入中科院微生物研讨所作业。那时候草民电影网,基因工程还处于开展初期,多用于医学范畴。和许多同学相同,郭三堆方案一边作业,一边持续考研。但一次意外,他与研讨生考试坐失良机。

    "其时挺丢失的,想着或许没有持续读书的时机了。"让郭三堆没想到的是,1983年,闻名分子生物学家范云六,创建了我国农科院生物技能研讨中心(我国农科院生物技能研讨所前身),30岁出面的郭三堆被调入农科院,做起了农业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讨。生物学搭上农业,让自小在乡村长大的郭三堆越学越有了爱好。

    "搞农业科研,便是要用实绩说话。"三年后,他被引荐留学进修。在留学的两年里,郭三堆静心做研讨,天天待在实验室,十分爱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时机,以致于连当地的闻名景点都没去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留学期间,郭三堆就在"杀虫基因的结构与功用研讨"中取得重要开展。就在此刻,国家启动了"863方案",急需组成专业人才队伍。1988年头,他完毕留学生计踏上回国之路。回国后他全身心投入到抗虫棉研讨之中。

    "要想重振棉花工业,得靠自有的知识产权"

    许多人说,抗虫棉拯救了我国棉业。"其时团队压力很大,不只来自课题自身,更来自实践的急迫。"郭三堆坦言。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曾爆发虫害,全国棉花总产值遭到很大影响。"本来一年喷3次药就能防住棉铃虫,到后来喷20多次都杯水车薪。摇一摇棉花植株,哗啦啦掉下来的满是棉铃虫。"郭三堆对其时的棉花工业远景感到忧虑。

    "要想重振棉花工业,得靠自有的知识产权。"郭三堆立刻投入研讨作业。其时选取的抗虫基因,来自生物杀虫剂苏云金芽孢杆菌。郭三堆团队的使命便是将其改造后导入棉花,使植株具有抗虫性。但是,细菌是原核生物,棉花是真核生物,"这相当于在旱地里划船,难度很大",郭三堆说。

    先在烟草上做实验。"烟草成长周期短、基因组小,转化相对简单。长成植株后,模仿郊野环境,调查虫子的反响,能够开端判别抗虫基因的载体构建是否有用。"郭三堆说。

    和烟草比较,抗虫基因的表达载体导入棉花要杂乱得多:有的种类无法培育出再生植株;有的种类能再生植株,但遗传不安稳,表达不出抗虫性……这意味着同一环节的实验要重复很多次。一般,抗虫遗传安稳的小苗刚长出一两片叶子,郭三堆和搭档就立刻取样判定,争夺在疏苗前筛选掉不适宜的植株,节省时刻和空间……

    为了提前研讨成功,郭三堆和搭档们铆足了劲日夜研讨……无数次失利后,团队总算筛选出适宜的抗虫种质资源。1994年,单价抗虫棉研制成功,第二年取得国家专利。

    开端成功后,郭三堆并没有停下研讨的脚步。他提出,单基因不行,要在一个载体上挂两个基因。"这相当于给棉花上了‘双保险’,进步抗虫作用。"郭三堆解释道。5年后,双价抗虫棉经过安全点评并获准出产。

    "最大的抱负,便是培育出高产、优质、广适的棉花种类"

    在郭三堆的作业室里,除了堆积如山的书本和研讨材料,书架边还摆了一袋袋棉花。"看这棉铃,个头大,絮又长。"他拿出一朵棉铃,扯出一缕棉絮悄悄摩挲,又细心捻了捻。

    郭三堆手里的棉铃,来自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这是郭三堆团队前些年的研讨成果,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它不只坚持了抗虫棉的特色,并且能进步产值和质量,降低成本,增产起伏达25%以上。

    现在的郭三堆,一年有多半时刻扎在棉田里:"垄内杂草很难除尽""机采作用不太抱负"……去各地调研时,他总会把棉农的反应记下来以备研讨。

    跟过去比较,现在的科研条件大大改进。设备一应俱全,工人的操作也都驾轻就熟,许多人劝郭三堆不必总到田地里去了。"不能光听他人说,实践情况如何还得靠自己调查。"郭三堆觉得,铃大铃小,吐絮畅不畅,都要到田里看一看、摸一摸,心里才稀有。

    "他呀,棉花上的作业清楚得很。自己的衣服和鞋子,却从来不知道穿多大码。"郭三堆的爱人徐琼芳说,夫妻俩是同行,一个研讨棉花抗虫高产,一个研讨小麦抗蚜虫,"没想到啊,我俩这辈子都和田里的虫子较上劲了。"

    在郭三堆心里,"最大的抱负,便是培育出高产、优质、广适的棉花种类"。为此,郭三堆又开端繁忙:经过分子符号育种,将绒长、拉力、细度等目标好的海岛棉与产值高的陆地棉结合起来,培育出愈加抱负的种类。

    现在,海陆三系杂交棉花现已开端在新疆实验,一起科企协作也在步步推动。未来,抱负的棉花植株是什么样的?"果枝再短一些,内围铃会集。茎秆很硬,能避免倒伏。吐絮要畅,便利机收,但又不能太畅,不然风一吹就掉了。叶子外表润滑,避免与棉絮粘黏……"为完成这般图景,郭三堆说,自己要做的作业还许多……

    记者手记

    无悔挑选 贵在据守

    从郭老口中得知,棉花的花朵很特别,始为白色,后逐渐泛红;花期也格外长,在新疆,乃至可达40天之久。事实上,他对待自己珍爱的棉花育种作业,亦是如此:时刻愈久,爱情弥深;热心一直在,实干一辈子。

    和大多数人相同,郭三堆在肄业、作业、进修之路上,多次面对挑选。挑选并不难做,难的是挑选之后锲而不舍的据守。由于郭老的据守与尽力,加上满腔的热心和才调,才开放出了艳丽的花朵。

    从单价、双价抗虫棉,到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再到抗除草剂、高产优质种类……当下,郭三堆的棉花育种坐标系还在不断延展,没有结尾。棉农出产和工业开展的需求,便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奋战在研制、出产一线的动力。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11  收藏